通知公告|联系我们
预约 意见建议 搜索
首页 > 健康教育 > 详情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zone
QQ
回顶部
【爱耳日】保持听力,终生受益
时间:2020-02-28 | 来源: | 阅读:1219次

2020年3月3日中国爱耳日·世界听力日主题活动——保持听力,终生受益:不让听力损失影响您的生活。

在举国上下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我们即将迎来3月3日“全国爱耳日/世界听力日”。听觉是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最迅速和最重要的沟通途径,在当前的抗疫战斗中更显重要。

耳鸣、突发性耳聋、听力下降....越来越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爱耳日”来临之际,贴心的专家特地为大家梳理了“爱耳攻略”。

良好的用耳习惯很重要!

喜欢用耳机听音乐、习惯大声听热门歌曲、常到舞厅跳舞、工作环境嘈杂、曾经感染过中耳炎的年轻朋友请小心:请尽早做听力检查,以免深陷耳聋危机而不自知,而且,噪声聋是不容易治疗的。

因为人耳负责听力的关键外毛细胞约为12000个左右,不可再生。不同的毛细胞负责不同的声音振动频率。当损坏的纤毛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听力损害,该频段的声音就永远听不见了。

我常常耳鸣怎么办?

如果耳鸣并非持续性的,一段时间之后会自己消失的话,一般不会有实质性危害。

但如果在睡眠充足、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出现了长时间、持续性耳鸣,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或倍感压力和焦虑,可能是严重原因引起的。这就不能大意了,需要立刻前往耳鼻喉科就诊。

造成持续性耳鸣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耳朵本身的原因:比如耳屎累积过多、中耳感染、内耳疾病(例如梅尼埃病)、感冒或坐飞机所致咽鼓管阻塞等。此外,也可能是耳部自身老化的原因。

疾病原因:心血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并发症,听神经瘤导致的耳鸣等。

心理原因:在压力较大、焦虑时耳鸣加重,而当他们冷静、放松时症状会减轻。

部分耳鸣能通过及早就医,处理病因得到改善。

警惕突发性耳聋!

在我国,年龄因素是导致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年纪大了,耳朵背了,这是人生的规律,没有必要隐瞒,使用助听器几乎都可以正常地交流。不过,近年来,突发性耳聋不仅老年人易发生,也悄悄找上了年轻人。年轻人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都是引起突发性耳聋的诱因。

突发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听力损失,为单侧耳发生,患者耳内常有阻塞感或胀满感。如果你出现下面这些症状,就要小心是不是得了突发性耳聋!

1.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2.耳鸣

3.耳闷胀感

4.眩晕或头晕

5.听觉过敏或重听

6.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7.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出现上面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治疗,治疗的黄金时间是24小时之内,最好在一周之内就诊。

在全国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非常时期,我们特别提醒注意以下几点,这将有助于您保持良好听力,终生受益。

1.克服恐慌、焦虑情绪,调节心态应对疫情。过度的负面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可导致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

2.听力损失和全身疾病有关,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合理用药,控制好原发病、基础病。

3.宅在家中不要闲着无事掏耳朵,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继发感染。

4.洗头、洗脸、洗澡时防止水灌入耳,尤其是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要特别注意。

5.使用智能手机等个人聆听设备要遵循“6-6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输出的60%,每次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

6.不要戴着耳机睡觉,以免通宵暴露在声刺激中损伤听力。

7.不正确的擤鼻涕方式,可能造成鼻腔分泌物到中耳,甚至引起鼓膜穿孔。

8.长时间煲电话粥和坐公交时戴耳机都容易损害听力。

9.下载手机听力测听app,用手机自主测听,监测听力情况。

10.遇有耳鸣、耳闷、耳痛、耳流脓和听力下降等情况及时就诊(网络门诊或急诊)。

版权所有:福建省级机关医院 | 闽ICP备05029496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223号 | 监督举报电话(班内):0591-8727066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67号 | 邮编:350003 | 电话:0591-87822809(班内) 0591-88013093(班外) | E-mail:fjsjjgyy@163.com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