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院办:小林)5月11日夜,我院多部门协作,多学科接力,经过近10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抢救一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高危病人。
该病人在家已经腹胀一周、排黑便2天,2天前因突发呕血急诊入住我院。经内一区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病情初步得到控制。不料到11日下午6:20分左右,病人再次突发大呕血,血压急剧下降,意识模糊,并很快不省人事。
当班一线医生、住院总、主管副主任医师立即展开病床前的抢救,二线、三线主任医师闻讯纷纷及时赶到。病区的护士长带领训练有素的护士及时到位配合。随着输血、补充血容量、制酸止血等一系列的紧急抢救措施后,病人全身状况仍未见改善,呼吸变得急促,血氧饱和度骤降至60%,血色素下降至25g/L。表明活动性出血仍然存在,内科单纯药物治疗已无法达到止血的目的,病人生命垂危。
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不能奏效,就得立马进行内窥镜直视下或外科手术止血,否则病人将因失血过多而致休克死亡。岌岌可危的生命已容不得医护人员的任何迟疑,内科抢救医疗组立即决定请外科紧急会诊,同时请麻醉科会诊。麻醉医师诊查后立即给病人施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内窥镜室和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在行政总值班的协调下,检验科保持与血站的联系,保证抢救用血;药剂科紧急调配抢救用药;设备科很快将备用电子胃镜等抢救设备准备到位。在征得病人家属的同意和支持下,晚上约11:30分,抢救医疗组抓住患者稍稳定的时间窗,将病人小心推进手术室。内窥镜室的医师行急诊胃镜探查术,发现病人胃体内有大量积血,从胃管里抽出近3000毫升的血液。他们克服因大量活动性出血造成视野模糊的困难,争分夺秒地找到出血点——胃体后壁溃疡动脉大出血。
根据临床经验,胃体后壁溃疡动脉出血量大且速度快,加之病人已71岁高龄,又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麻醉耐受性差,风险极大,同时手术要求做到既“准”又“快”,病人方有一线生机。手术室洗手及巡回护士紧密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师有条不紊地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确保病人生命体征在手术中处于最佳状态。外科医生克服极大扩张的胃体,准确探查到胃体破裂动脉的具体位置,并实施了“胃体后壁溃疡出血缝扎止血术”。事后,有30多年外科手术经验的廖张刚主任说:“这是一台风险极大的急诊手术,多亏内科医师在术前正确适当的抢救措施,才为病人急诊手术赢得了机会。”
凌晨3:30分,病人术后被及时送到ICU继续监护治疗。 “开完所有的医嘱,我才发现,已是凌晨4点多了。”李珍辉副主任医师、外科徐光辉主治医师疲惫地说,“为了抢救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病人,医院多科联动,全院接力,为生命赛跑了近10小时。”
生命告急,死神靠近,危急时刻,我院医护人员守护着每一个脆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爱乐章。多科协作,再次创造了生命奇迹。这个奇迹贵在“快”, 从院领导到各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主动出战,环环相扣,反应迅速;奇迹源自“和”,众学科20多名医护人员团结协作、高度配合,面对重重难关,他们拧成一股绳,无坚不摧;奇迹得益于“硬”,过硬的综合实力,完善的应急机制,全力为生命保驾护航;奇迹更来自于医护人员血液中流淌的“大医”文化,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和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在白衣天使面前,死神也要望而却步。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尽职尽责的天使们:病区一线医生李珍辉副主任、总住院医生林娟主治、主管医生张丽锋副主任、二线医生张志民主任、三线医生白萍主任;内一区的章文杰主任、侯秀玉护士长、黄丽霞、林琼、吴雪莹护士;麻醉科医生张晓琛副主任、刘郁菁主治;手术室的林雪英护士长、施海玲护士;内窥镜室陈崧副主任、缪晓峰主治、李维丹护士长;外科医生廖张刚主任、柯斌、徐光辉主治;总值班的黄焜;检验科的林平主任;药剂科的念其滨主任、设备科的巫永斌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