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如果感染新冠肺炎,是很容易发展成重症的,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宅在家里,积极防疫。那么此时就有很多弊端出现了,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规律,都会导致血糖控制的不稳。疫情居家期间,如何合理控制血糖呢?
血糖监测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要坚持自我监测血糖、血压。若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比如视力突然骤降等状况,请及时联系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饮食管理
专家提醒慢性病患者,疫情防控期间要尽量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食蔬菜,搭配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少吃油腻、高盐、烟熏和腌制肉制品。进食要有规律,吃七八分饱即可。
如何锻炼
一般建议慢性病患者每周5-7天、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应循序渐进,当前时期,应尽量居家锻炼。条件允许的可适当户外运动,选择开阔通风环境进行,尽量不参加集体项目,注意晒太阳。
情绪管理
紧张焦虑的情绪对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引起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比如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激素等,是可以明显升高血糖的。
另外,如果睡眠昼夜颠倒的话,体内激素分泌的节律也会做出改变,导致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所以居家防疫期间应该尽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无需过度的紧张,正常作息,保障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血糖的稳定。
糖尿病常见几大误区:
血糖高就是得了糖尿病?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血糖高就是糖尿病。但其实这只是断章取义的想法,因为健康人的血糖值和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是不一样的。
国家卫生组织规定,正常的空腹血糖值在3.9-6.1mmol/L之间,餐后血糖<7.8mmol/L。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正常血糖水平不一样,它指的是: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另一方面,很多其它原因都可导致血糖升高,比如其它疾病应激至暂时性血糖升高。
吃糖过多会得糖尿病?
看到糖尿病,很多人就会觉得是吃太多糖所致。但实际并不是,医学研究证明,“体内环境因素”的变化是使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指的是“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
此外,糖尿病的形成还跟高脂饮食、肥胖、遗传有关,所以不能把它的形成归结到“吃糖”上。但是,可以确认的是糖确实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持续过量摄入糖类,有可能导致肥胖,从而诱发糖尿病。
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不会得糖尿病?
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人消瘦称为“三多一少”,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不过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不代表就没有糖尿病。
临床上很多糖尿病初期,并没有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所以专家建议,年龄超过40岁,还是要定期检测血糖。
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大错特错!很多水果味道虽甜,但升糖指数不高,葡萄糖升糖速度快,果糖的升糖速度慢,而一些水果中果糖含量高,所以它升糖效果并不强,如草莓、柚子、梨和苹果等。不过,病患还是要切记,水果不宜吃得过多,而且选择升糖指数低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