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归笼,一不留神在学校里发烧了,会不会被同学传染了新冠肺炎?听说隔壁邻居,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电梯里热聊了十分钟,他会不会携带病毒?
当前,各地逐渐迎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大部分地区开始复工复产,为维护流动人员的健康和精准防控,防止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成为大部分单位企业正式复工复产的必备条件。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建议:工人上班之前必须接受核酸检测和抗体双检测,两个检测证明都没事,就可以上班了。
什么是核酸和抗体检测
我们拿到检测结果后,该如何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呢?
简单地说,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对新冠病毒核酸的直接检测,它是公认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金标准”,通过鼻咽拭子、痰液等呼吸道标本中采样,发现新冠病毒基因中特定核酸序列,再将这些片段用人工方法扩增几百万倍而得出结果。因为核酸是受试者体内的病毒遗传物质,结果阳性意味着其体内的确存在新型冠状病毒,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且具有传染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检出率并非100%,检测结果阴性并不代表没有感染。由于感染早期新冠病毒分泌量不足、标本的不同类型、标本的采集的质量和数量、标本的保存方式不当、保存时间过长以及某些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低等等因素,使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从而导致患者漏诊。
另一类是间接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机体内的抗体判断受试者是否曾经或现症感染病毒。通常情况下,人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后,需要3~5 天才能逐渐产生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首先是免疫球蛋白IgM抗体,然后出现IgG抗体。IgM抗体“来去匆匆”,产生早,维持时间短,消失快;IgG抗体则“姗姗来迟但又恋恋不舍”,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由于这些特点,对我们判断人体是否受到感染以及受到感染后所处的大致阶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由于病毒进入机体后这类特异性抗体的产生需要时间,在这段“窗口期”间检测就会出现结果“假阴性”,而机体中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溶菌酶等干扰因子的存在以及标本污染或处理不当等因素,可能使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所以,提倡核酸和抗体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各取所长,相互补充,有时还需要进行多次检测,甚至需要结合其他手段(如胸部CT等)综合分析判断,保证不遗漏、不误诊。虽然复杂,我们总结了一张解读图,简简单单,助你迅速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或感染过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