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帮妈妈去**驿站拿个快递。
拿什么?
拿快递。
什么?谁放P?
没有谁放P!是拿!快!递!
哦哦哦,拿快递。去哪儿拿?……
作为家长,如果跟孩子对话时遇到以上情景,一定会气到抓狂,说不定还会揪住孩子的耳朵大声咆哮:“小兔崽子,你是不是故意的?!!”
也许,你真的错怪孩子了。他可能真的听不清。有关数据表明,儿童期的听力损失(包括单侧和暂时性的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5%,远高于新生儿听力障碍0.1~0.3%的发生率。
事实上,孩子的听力敏感而脆弱,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会影响宝宝听力的因素,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例如: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筛查出来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感染、外力(掌掴、硬物掏耳朵等)、非科学用药、长期噪音刺激等。
儿童听力损失其危害不仅仅局限在听力障碍,有研究表明,儿童听力障碍对儿童的沟通能力、学习和社会心理功能都有负面影响。因此要尽早发现、确诊、治疗和干预儿童期的听力损失。
与全国普遍开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不同,学龄前儿童(3-5岁)的听力筛查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开展,学龄儿童的听力筛查鲜有开展,与国内情况不同,欧美国家已全面开展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的听力筛查。
如果能开展儿童听力筛查,就能做到尽早发现儿童听力损失。
出现以下情况,或有听力问题
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就提示家长,小朋友可能存在听力问题:
与小朋友沟通经常要重复或小朋友对言语声反应迟钝;
喜欢大声说话,即使是在安静的环境里;
喜欢将电视机的音量调大;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与他人交流、玩耍。
出现以上情况,机关医院耳鼻咽喉科提醒您: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
1、急、慢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
2、耳部外伤;
3、腮腺炎、麻疹、风疹、脑膜炎等感染;
4、长时间使用耳机或接触噪声;
5、耳毒性药物使用。
如何预防儿童听力下降
1、预防耳损伤,从不掏耳朵开始
很多家长喜欢给小朋友掏耳朵,却不知尖锐的物体掏耳朵可能引起外耳道皮肤、鼓膜感染。外耳道有自洁功能,大部分耳屎会自行排出,对于耳屎堵塞外耳道引起耳闷、听力下降,应去正规医院,由专科医师处理。
2、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
中耳炎会影响中耳传音功能,迷路炎会影响内耳的感音功能,当出现耳痛、耳流脓等症状,应及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闷、耳胀、听力下降、耳鸣,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相关,因此积极治疗鼻炎、鼻咽部疾病对于预防分泌性中耳炎也很重要;
3、疫苗接种
风疹是听力障碍可预防的病因之一,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听力损失不易被察觉,正规的疫苗接种可大幅降低此类听力损失;
4、正确使用耳机
耳机的选择降噪耳机优于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优于耳塞式耳机,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每次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在嘈杂的环境建议取下耳机。人的听力很娇弱,过于强烈的声音会导致内耳毛细胞受损,且毛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死一个少一个,听力慢慢就下降了。
爱耳日活动持续中,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耳鼻喉科针对6—12岁儿童免费提供10个听力检查名额(价值200元)及3个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名额(价值3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