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赓续奋斗前行力量。9月4日周六下午,医院工会、关工委组织医院职工和医二代等70余人开展专场观影活动。
电影《中国医生》作为建党百年大庆的献礼巨制,生动还原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真实经历,影片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背景,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和展示了波澜壮阔、艰苦卓越的抗疫斗争,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身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观影过程中,全体人员聚精会神,无不被电影里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团结无畏精神而深深感染,医护人员与社会各界在疫情防控中携手同心、攻坚克难的一幕幕,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有的更是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在场的“医二代”们也通过影片进一步了解父母工作的神圣和辛苦,同时也为他们埋下医学的种子。
观影后,职工们纷纷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会立足各自岗位,努力工作,继续更好服务每一位患者,筑牢新冠病毒免疫屏障,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医院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传承抗疫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中国医生》这部影片将我们拉回到2020年初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奋力苦战,抗击新冠病毒的岁月。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国家实行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关注症候,讲究辨证论治,西医关注病毒,在重症救治方面有优势。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面对轻重缓急不同的病人,中西医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是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历史上从先秦两汉到宋元明清,大大小小的疫情有500多次,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各种疫情灾害中一次次转危为安。在抗击疫情、防治传染病方面,中华民族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产生了《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瘟疫会伴随人类发展的始终,对医学的挑战永无止境,我们要尊重、爱护、顺应自然,和谐发展。在这次抗疫中,从预防到康复,中医积累了许多经验,相信未来可以更好指导疫病的预防和治疗。
——— 余晓琳
立足新时代,对标先进典型
致敬最美逆行者!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让同样身披白衣的我无悔医者人生!今后将以先进为榜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谱写新时代中更加出彩绚丽的篇章。
———郑艾荣
胸怀爱国之志,践行大医为民
那段日子,虽然已经成为历史,感谢这部电影,又让我亲历了一次。可能是曾经身在湖北,身在武汉,身在金银潭更加感同身受,电影里的一切都曾经发生在我的身边,历历在目,我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开始我们自己都觉得缺氧,长时间的工作,为了不浪费物资,我们不敢喝水上厕所,依稀记得在红区里,一桶又一桶的拖着氧气瓶,一次又一次做着心肺复苏,不断与死神战斗,挽救生命,安抚情绪崩溃的患者,鼓励身边沮丧的同事。苦难辉煌,英雄的湖北人民,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每一个在这段疫情中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永远被铭记!
———陈晓颖
弘扬抗疫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作为医务人员的子女,看到了电影中不少略带“可怕”的医疗抢救镜头,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当时武汉疫情期间医疗工作的不容易,医务人员的紧张、无力、抗争、呐喊,让我泪流满面。我更能体会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的含义。去年的春节,我原本的计划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年,但是由于疫情我只能在家隔离。漫长的假期里,妈妈在医院上班,经常加班,周末也在单位不能陪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有时候我会觉得有点儿可怜。但是,“医二代”的我也要对社会做出一份贡献——自己在家里做好隔离防护,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多喝水、加强运动。同时也不能忘记学习,我将心怀使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将来用所学的知识回报我的祖国!
———陈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