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6岁的张大妈急急忙忙赶到我院耳鼻咽喉科,她告诉医生自己不慎吞入整个花蛤,现在感觉胸骨后剧烈疼痛。
原来,张大妈一早一边打电话一边吃面,一不小心将花蛤连壳带肉整个囫囵吞下。花蛤卡在喉咙吐不出来,也吞不下去,只感觉咽部阻塞、疼痛,大妈自己试着咳嗽、喝水,可怎么也下不去,喉咙能明显感觉到有异物卡着。
我院耳鼻咽喉科林清花主治医师迅速检查咽部、喉部均未发现异物后,立即安排患者行胸部CT检查,提示食管上段见条片状致密影,长约3.5cm。
为进一步诊治,林清花医生立即将患者转往消化内镜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林芬副主任医师根据张大妈病史和检查结果,高度怀疑花蛤嵌顿在食管入口处,花蛤壳边缘锐利,取出过程中极有可能造成食管的二次划伤,甚至脱落滑入气管,增加危险。随即林芬副主任医师联系了麻醉科协同会诊。
因考虑张大妈进食时间短,胃内容物较多,立即行麻醉内镜下异物取出风险极高,极大可能出现胃内食物反流引发吸入性肺炎,待禁食4小时后再行异物取出为妥。消化内镜中心将各种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后,患者签字同意行胃镜检查。
4小时后,一场内镜下的取花蛤手术紧急展开。
多科室协同下,林芬副主任医师执镜操作,当胃镜进入食道,只见一个花蛤嵌顿于食道上段。手术过程比想象得更加困难,稍有不慎边缘锐利的花蛤壳就可能会划破脆弱的食道,造成食道出血、穿孔。林芬副主任医师小心翼翼用异物钳钳持花蛤的一端,通过异物钳调整花蛤方向后,快速、精准的将花蛤壳取出。仅用时大约2分钟,最终卡在张大妈食管处、长达2.3厘米边缘锋利的完整花蛤被取出来了!林芬副主任医师再次进镜观察,手术过程顺利,未造成食道损伤。手术结束后,患者家属对消化内镜中心、麻醉医护团队的高超技术及勇于担当的精神深表感激。
消化内镜中心医生指出,每年在消化内科,因为误吞异物前来就诊的患者数不胜数,最多见的是鸡鸭骨头与鱼刺,误吞花蛤壳比较少见。
机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提醒您
平时在吃东西的时候要特别小心,细嚼慢咽,不要大声说笑。
尤其老年人,由于食道功能减弱,消化腺萎缩,分泌消化液减少,咀嚼功能降低,吃饭时更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磨碎。咀嚼引起的反射,能够促使消化腺大量分泌腺液,有利于食物充分消化。最重要的是,吃饭时心急,容易引起卡喉、哽噎等情况。
一旦卡喉、哽噎等情况不能缓解,一定要及早就诊,切莫延误时机。万一有异物卡到口咽或者食道里面,要及时就医,不要用吞饭团或者喝醋等土办法。
那么,什么是食管异物?为什么会引起食管异物?如果出现食管异物应怎么办?就让消化内镜中心为大家科普下吧!什么是食管异物?
食管异物是指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异物可暂时停留或嵌顿于食管。常表现为食管异物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
由于食管邻近主动脉、气管、心脏等重要组织,严重者可造成食管瘘、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甚至危及生命,一经确诊需立即处理。
异物类型儿童和成人也有所不同,儿童食管异物常见为电池、硬币、玩具、别针等;成人食管异物多为动物骨骼(家禽骨、鱼刺等)、坚果核、枣核、义齿等。
为什么会出现食管异物?
食管从上到下并不是一样粗细的,它有三个生理性狭窄,食物就容易卡在这三个地方,分别位于食管起始处、食管与左支气管交点处及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
出现食管异物的原因
1. 成人进食仓促、囫囵吞枣;
2. 低龄儿童不会吐骨头,或儿童玩耍误吞玩具、硬币等;
3.老年人咀嚼功能变差、粘膜感觉功能降低,在进食时不小心咽下骨头;或假牙脱落,误吞假牙等。
出现食管异物的情况咋办?
立即就医。
疑似食管异物卡顿后立刻禁饮、禁食,并即刻前往医院就医,切忌不要用馒头,食醋往下咽,会加重划伤!更不要用手抠、使劲呕,可能会导致出血。
详细描述。
应尽快前往消化内科、急诊、耳鼻咽喉科就诊,尽量清楚的告知医生异物类型、误咽时间、以及自觉刺痛感最明显的部位,有助于医生快速诊断。
听从医嘱。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喉镜或胸部CT等,以明确异物的位置。一旦确诊,医生会通过喉镜或胃镜取出异物。若发生食管瘘、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