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我院家庭病床服务迎来里程碑时刻——自2021年5月试点启动至今,累计建床人数正式突破1000人。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居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成熟,更彰显了 “党建红” 引领“健康绿” 的实践成效,为党的104岁生日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党建领航 织密居家医疗服务网络
“把党的关怀送进千万家”,这是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家庭病床工作始终坚守的初心。作为全省率先开展居家医疗服务试点单位,医院将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联通医疗,移动服务”特色品牌。
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家庭病床的医生、护士穿梭于社区楼宇间,为长期卧床、失能半失能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从建床评估到远程巡诊,从基础护理到中医康复,党员们用专业守护着周边百姓的健康。
在党建引领下,家庭病床服务构建起 “医院-社区-家庭” 三级联动机制。与中山、鼓东、鼓西、华大、东街、南街、温泉、洪山等10余个社区、街道开展医疗协作,和万颐、福茵、榕供等10余家养老机构建立合作,这种 “移动医疗” 模式,有效破解了老年患者 “看病难” 问题,让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到老人居住单元。
科技赋能 智慧医疗提升服务质效
“张奶奶,您的血压数据已同步至系统,今天的降压药记得按时吃。” 医护通过 “健康小管家” 终端完成远程随访,这是家庭病床信息化服务的日常一幕。
医院依托互联网医疗资源,构建智慧居家系统,实现建床、查床、撤床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远程查房、用药提醒、紧急呼叫等服务,真正实现 “数据多跑路,患者少奔波”。科研创新同样成为服务升级的强劲引擎。《“互联网+家庭病床”关键技术体系的创新与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的开展,推动家庭病床服务从经验型向学术型转变。远程巡诊服务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报道,打造“互联网+家庭病床”的福建样板。
服务暖心 千例患者见证民生温度
“要不是家庭病床,我老伴恐怕熬不过来。” 谈起2024年的经历,陈阿姨仍难掩感激之情。其丈夫因脑卒中卧床,护士团队不仅每周上门进行压疮护理、康复指导,还为老人制定饮食方案,直至将重度压疮护理至痊愈。像这样的案例,在1000例建床患者中比比皆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胰岛素注射指导、为肿瘤患者开展PICC维护、为失能老人进行失能评估…… 累计18303人次的上门服务,18677项次的医疗操作,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团队注重人文关怀。为独居老人提供药物分餐分包,为听力障碍患者联系听力测试配备助听器,制作应急联系名片…… 这些细节服务让医疗更有温度。在华大养老院、香樟里社区等地开展的健康讲座,以及鼓西社区、万颐智汇坊、城投光大百龄帮的义诊活动,更让群众深入了解家庭病床服务,提升了社会认知度。
从2021年的探索试点到2025年的破千规模,家庭病床服务的每一步跨越都镌刻着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当第1000张家庭病床在七一前夕建立,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我院党委以党建促业务、以服务践初心的生动写照。
下一步,我院家庭病床团队将继续拓展 “互联网+家庭病床” 服务模式,深化与社区、与基层、与养老机构的合作,让更多患者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用实干实绩续写新时代的健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