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联系我们
预约 意见建议 搜索
首页 > 医院新闻 > 详情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zone
QQ
回顶部
97岁高龄!术后3天重新站立
时间:2025-07-04 | 来源: | 阅读:294次

近日,我院骨科团队联合多学科成功为一名97岁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面对高龄、多种基础疾病的高危挑战,医护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与个性化康复方案,实现术后3天让患者重新站立行走,重拾生活尊严。

意外突至  九旬老人骨折求医

 平素生活能够自理的97岁高龄的谢奶奶(化名)在不久前,不慎在家中滑倒,左侧髋部传来的剧痛让她无法站立。家人赶紧将其送往当地医院。经详细检查,谢奶奶被确诊为左侧股骨颈骨折。面对这样的伤情,且考虑到老人的高龄,治疗方案选择陷入两难。

在家躺了1天后,老人对子女们提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想手术治疗,我还想站起来。”

多学科协作  为生命保驾护航

经介绍,谢奶奶来到我院就诊。接诊医生杨晟兴主治医师仔细查看了谢奶奶的检查报告及影像资料,明确了患者骨折的类型,并全面评估了患者身体状况。

入院后,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机制,骨科、麻醉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专家齐聚,对老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虽然手术存在风险,且老人存在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双肺炎症等一系列基础病,但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能显著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降低长期卧床引发并发症的风险。” 经过充分讨论与权衡,并与家属深入沟通后,多学科专家团队为谢奶奶制定了“个性化 ”治疗方案,建议为其进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同时结合术后康复治疗,助力其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当天,在全身麻醉下,骨科手术团队在徐光辉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凭借精湛的技术,小心翼翼地操作,最大程度减少组织损伤。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少。术后,谢奶奶回到病房,医护人员24小时关注她的生命体征、电解质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给予抗感染、止痛、补液、营养支持等全方位的治疗,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其进行早期被动肢体活动。

科学康复  术后3天重新站立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她开始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术后第3天,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谢奶奶勇敢地尝试坐起并在床边站立;术后第7天,在康复治疗师的陪同下,她迈出了短距离行走的第一步。经过2周的精心护理与系统康复训练,在家人的保护下,谢奶奶已能较为熟练地使用助行器在病房内行走,左髋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疼痛也明显减轻。

出院时,谢奶奶精神矍铄,髋部切口愈合良好,复查X线显示人工股骨头位置正常。医护人员再三叮嘱其出院后要继续加强康复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同时做好居家防跌倒措施,加强营养补充。此次手术成功,打破“高龄=手术禁区”固有观念,为高龄骨折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展现出我院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救治实力,更体现了医疗团队对生命的敬畏与专业坚守。  

医学科普:什么是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指从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这类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变脆,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骨折。

它往往被称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而青壮年发生股骨颈骨折,往往是由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暴力造成。

出现股骨颈骨折咋办?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或骨折无明显移位的患者,但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骨折愈合率低,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

手术治疗中,内固定手术适合年轻、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则常用于老年、骨质疏松严重且骨折移位明显的患者,能快速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卧床时间。手术成熟,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机关医院骨科提醒您: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就可能造成骨折,尤其以髋部骨折、胸腰椎骨折最为常见。许多家属因担心患者年纪大,无法耐受手术,往往第一时间提出要求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手术是改善预后的最优解。

预防重于治疗:老年人需加强锻炼,像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定期骨密度检查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折后应尽早就医评估手术可能性。

版权所有:福建省级机关医院 | 闽ICP备05029496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223号 | 监督举报电话(班内):0591-8727066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67号 | 邮编:350003 | 电话:0591-87822809(班内) 0591-88013093(班外) | E-mail:fjsjjgyy@163.com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