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表明,全球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病人在遭受着疼痛的折磨,新诊断的病人约25%出现疼痛,接受治疗的约50%癌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70%的晚期癌症病人认为癌痛是主要症状,30%具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癌性疼痛是以慢性疼痛为主并伴有急性暴发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可出现在整个病程的不同时期。癌性疼痛不但折磨着患者,还令到家属、亲友眼看患者处于剧痛之中,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但是,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肿瘤患者因癌痛面临用药时拒绝和纠结的场景,有时是疼痛已经影响到生活质量,但仍然通过“熬一熬”来维持质量不高的睡眠、食欲和日常活动。癌痛究竟是否需要用药,怎样的情况下必须用药以及怎么用是很多患者、家属甚至是医务人员都可能出现的疑惑。患者中相当多人认为使用止痛药容易成瘾,很多患者甚至直接联想到诸如杜冷丁一类的药品,加之部分非肿瘤专科的医师对癌痛的治疗认知不足,缺乏足够的使用经验,故在我国癌痛治疗普遍存在止痛治疗不充分,患者宁愿忍受痛苦亦不愿接受规范化治疗的认识误区。为了提高我院护士对癌痛治疗的认识和止痛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我院肿瘤专科小组于2017年6月在院内进行了2场关于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培训。
癌痛的规范化治疗,首先强调的是对癌痛的评估,强调疼痛与患者睡眠的关系。将疼痛按由轻至重分为0~10分,0代表无痛,1~3代表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干扰),4~6代表中等度疼痛(睡眠受到干扰),7~10代表重度疼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正确评估癌痛后,就是如何止痛,癌症疼痛的治疗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WHO制定的:“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WHO推荐的药物治疗有5个要点: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其中,吗啡类是全球日益受到重视的强阿片类药物,是WHO推荐的常用止痛药,阿片类药物具有无剂量极限性的特点,并且可因个体的需要增加剂量,再者其价格低,用药方便,剂量范围大,重度疼痛有肯定疗效。癌痛患者在使用的同时,也应担心其副作用:预防恶心、呕吐应于阿片类用药第一天开始;阿片类用药全疗程长期预防便秘;个体化滴定剂量避免出现过度镇静;备用呼吸抑制解救用药:纳洛酮。
大家要消除几个止痛药物使用的误区:不要等到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物;不要以为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不要认为杜冷丁是最具安全有效的止痛药,其实因其毒性大、止痛效果差,WHO已将其列为癌痛不推荐药物,不要固执的以为使用吗啡类药物易成瘾,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实,癌痛患者口服吗啡或羟考酮,极少发生成瘾。一旦使用阿片类药物,如癌症疼痛病因及疼痛消失后,随时可以安全停用阿片类药;不要消极的断定服用阿片类药物就面临死亡,国外资料显示:阿片类药物正确应用,可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命,这是因为疼痛的消失,改善了患者的睡眠,并增强了食欲和体质。并且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不是根据预计生命的长短,而是根据疼痛程度来决定的。
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院护士对癌痛规范化治疗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家了解了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吗啡口服,它的最常见并发症是便秘。让癌症患者无疼痛,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是一个癌症患者的权利,也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人道主义义务,让我们携手起来,共创无痛世界!